加杠杆 炒股
南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在肇庆首个无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无人驾驶插秧机满载嫩绿秧苗,自动“走”到田里穿梭作业。株数相同,间距整齐,深度统一,拥有“数智大脑”的“铁牛”插秧插得又快又好,令人啧啧称奇。
无人驾驶插秧机全自动下田、插秧。
3月12日,肇庆市春耕生产暨无人智慧农场建设现场会在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封开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举办。会议部署全市春耕备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等重点工作,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现场。
压实责任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色粮仓”,粮食规模占全省约1/10,珠三角约1/4,位居全省前三,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299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22万吨以上。2024年,肇庆粮食生产克服重重困难,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0.3万亩,总产量123.3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粮食亩产410公斤/亩,亩均增产2公斤,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
会上,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桂坤对粮食亩产水平较高的封开县、高要区予以肯定,并对全市春耕备耕做出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发改、财政、科技、自然资源、粮食、水利和气象等部门要共同发力。要加强良种良法良技应用,提高单产,提升效益,形成合力,抓紧抓好春耕和全年粮食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肇庆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及早谋划农机春耕备耕工作,提前抓好农机春耕备耕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全年农业生产起好步开好局。预计全市春耕投入农机总动力79.19万千瓦,投入各类农机具8.16万台;检修农机具2.2万台,培训机手、修理人员1400多人;计划农作物机耕面积190万亩,水稻机耕面积124万亩;计划机种水稻面积54万亩。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对肇庆春耕备耕工作、特别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表示肯定:“肇庆在耕种管收四环节中,耕和收的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5%以上,统防统治的机械化率也达到90%以上,机插秧是水稻种植机械化较难的环节,这方面肇庆在全省也是领先,达到67%。”
数智爆改
科技“铁牛”自耕地
“走吧!”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的一声令下,无人驾驶插秧机的马达声隆隆响起,启动、直行、转弯、再直行,自动驶向水田。不一会儿,水田里已经插好了许多秧苗。在计算机、大数据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加持下,插好的秧苗们横平竖直。“即便是人工作业,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精度和整齐度。”罗锡文介绍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这里是肇庆市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农科所基地的农田,也是肇庆第一个无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由封开县与罗锡文专家团队合作共建,广东省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信农业”)具体实施。罗锡文现场做无人智慧农场建设报告。他介绍,当前,无人化智慧农场具有包括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五大功能。
肇庆首个无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
多年来,罗锡文多次来到肇庆和封开的田间地头,指导当地粮食作业生产。“十多年前,我们就来到封开做机插秧直播试验,肇庆发展无人智慧农场有基础、有优势。”罗锡文认为,下来,一要在机器研发上下功夫,要研制“傻瓜型”的机器,让每个农民都能轻松学会使用;二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相信随着无人农场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我们也将取得更好的效益,农民们能真正实现‘指尖种田’。”罗锡文说。
无人旋耕机在水田作业中。
现场,益信农业与华南农业大学、封开县人民政府就无人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分别签订无人智慧农场建设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建设项目将在已有无人智慧农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打造1000亩无人智慧农场,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实现精准化管理,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封开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积瑜表示,封开将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依托生物科技、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无人智慧农场建设,不断完善无人智慧农场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农业现代化的示范样板。
封开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积瑜。
提质增效
力争单产效益双提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实现粮食增产,关键在于单产提升。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2025年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
同时,我国水稻生产普遍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困境,高附加值水稻品种少、面积小,农民“增产不增收”。然而,我国每年进口大量泰国香米。香米价格比非香米高2—3倍,市场需求大。解决香米不香、产量不高,创建我国自有香米品牌是稻米产业振兴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
会上,唐湘如作水稻增香增产技术报告。香稻增香增产栽培技术要点在于:选用适应当地的丝苗香稻品种组合,如19香、青香优19香、南晶香占;多苗密植,一般插(抛)栽穴数为1.6—1.7万穴/亩,常规香稻品种5—6苗/穴、杂交香稻组合3—4苗/穴;施用“香稻专用肥”,全层基肥施用30 kg—50 kg/亩,追施分蘖肥20kg/亩;喷施“香稻增香叶面肥”,在齐穗期用200克/亩喷施;少水灌溉:插(抛)秧后浅水返青;分蘖期、长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采用轻度落干;适时早收,比传统优质稻栽培提早2—3天收割:早季常规香稻88%,杂交香稻83%实粒黄熟时;晚季常规香稻93%,杂交香稻88%实粒黄熟时。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
各界力量也切实助力农业稳产、农民增收。中国人寿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冯云介绍,2024年,中国人寿财险肇庆公司着力构建“灾害兜底+收益保障”双轨并行的农业保险体系,深入做好三大主粮保险、地方特色农险等保险保障工作,为封开县超17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9亿元,累计赔付2500万元。其中,粮油作物的保险承保覆盖率达到9成以上,受益农户1.17万户次。
中国人寿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冯云。
下来,肇庆将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多措并举,按照全年“一盘棋”谋划推进粮食生产工作。聚焦粮食稳面积、增单产,夯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坚持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科学防灾减灾,打赢自然灾害防御和病虫防治“两场硬仗”。重点谋划推进西江、绥江流域水稻、马铃薯、甘薯等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肇庆市“两江”流域粮食产业带,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玉丹
摄影:胡港涛
来源:南方农村报加杠杆 炒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机构网站_股票配资交易平台_股票配资资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