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深秋时节,东北广袤的田野上铺满了金灿灿的庄稼。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一位年过半百的退伍老兵正赶着驴车昆明股票配资,沿着乡间土路缓缓前行。车上满载着刚收割的黄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老人不时轻抚着驴背,嘴里哼着军中小调,朝着红旗大队的粮站方向慢慢走去。
这位老兵姓李,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战士。年轻时他曾扛着钢枪,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出生入死,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退伍返乡后,他像普通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这天,他特意挑选了最饱满的黄豆,准备到粮站换取些豆油,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些储备。
当李老来到七台河红旗大队粮站时,已是日上三竿。粮站的年轻伙计热情地迎上来,麻利地帮他把黄豆卸下车。小伙子动作很快,先是仔细称重,然后开始操作榨油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黄的豆油缓缓流出,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就在伙计拿起印章准备在油票上盖章时,李老的目光突然凝固了。
展开剩余78%那枚陈旧的铜制印章上,赫然刻着三个字:井玉琢。李老揉了揉昏花的眼睛,又凑近仔细辨认。没错,这三个字他再熟悉不过了。他颤抖着双手,立即跑到大队部,拨通了部队的电话。当军长刘海清接到这个意外的消息时,连外套都来不及穿,立即命令备车,连夜赶往这个偏远的东北村庄。
井玉琢?他不是在松骨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了吗?李老站在电话旁,脑海中翻涌着二十年前的记忆。1950年那场惨烈的松骨岭阻击战,他们连队都以为井玉琢已经牺牲,连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都记载了他的英勇事迹。如今这个烈士的名字,竟然出现在一个普通粮站的印章上?
三天后,38军军长刘海清带着几名参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红旗大队。在大队书记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一片正在秋收的农田。远远望去,一个佝偻着背的中年男子正在田间劳作。当那人直起腰转过身时,刘海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张布满疤痕的脸上,依稀还能辨认出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年轻战士的模样。
井玉琢同志!真的是你!刘海清激动地快步上前,声音都有些哽咽。井玉琢先是一愣,待看清来人后,平静的脸上终于浮现出复杂的表情。他放下锄头,拍了拍沾满泥土的双手,缓缓走了过来。
原来,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井玉琢确实身负重伤,全身大面积烧伤。就在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时,一支路过的朝鲜人民军发现了他微弱的生命迹象,将他送往后方医院。经过长达两年的治疗,他捡回了一条命,却与部队彻底失去了联系。伤愈后,他选择回到家乡,隐姓埋名当起了普通农民。
首长,我现在过得很好。井玉琢指着周围的农田,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这些年我娶了媳妇,有了孩子,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人。虽然脸上这些疤吓人,但乡亲们都很照顾我。
刘海清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如今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手上布满老茧,不禁热泪盈眶。他坚持要带井玉琢回部队,给他应有的荣誉和待遇。但井玉琢婉言谢绝了:首长,我的战友们都长眠在战场上了,我能活着回来,已经是最大的幸运。现在我只想守着这片土地,过平静的日子。
临别时,刘海清紧紧握住井玉琢粗糙的双手,郑重承诺一定会让地方政府照顾好他的生活。回到部队后,刘海清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亲自督办此事。不久,当地政府为井玉琢新建了砖瓦房,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还安排他的子女到县城读书。
从此,井玉琢继续在七台河的田野间耕耘。每当夕阳西下,他常常会站在田埂上,望着天边的晚霞出神。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那些牺牲的战友,都化作了他心中永远的纪念。而这份属于英雄的宁静晚年,或许正是命运对他最好的安排。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机构网站_股票配资交易平台_股票配资资讯网观点